观点
唱响中国“好声音”需要创新机制
在中国电视界,从管理层到制作层,创新的愿望都很强烈。跟十年前相比,中国电视节目的更新速度也在明显加快,促进节目创新的举措也在增多。举办新节目方案招标,进行栏目改版,强化前期策划等等,这些都起到一定作用。不过,目前电视台所采取的改革举措,多是临时性的短期行为,还没有形成一套合理、有效、系统的创新机制。
具体来看,现在几乎每家电视台都设立了“节目研发部”。遗憾的是,大多数“节目研发部”的工作重心,还停留在搜集节目信息、分析收视率和举办业务培训的层面,并没有以全部精力提供新点子、开发新节目。电视台的节目方案招标,通常也是一年一次,其周期太长,机会有限。节目研讨会、策划会通常也是开半天或一天,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参会,论资排辈发言,必然流于空洞与散乱,结果要么随意采纳一两条意见,要么不了了之。它不像Talpa公司每周的策划会,限定六七人参加,范围很小,每个人都是有备而来,并有充分的阐述机会,而且,每次会后都要选出一个最好的点子,往下继续深入策划。Talpa每年都会挑选15个到20个创意投拍并播出,从而产生真正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。
其实,把懂业务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凝聚在一起,给他们宽容自由的创作空间,这只是创新的开始,要真正形成一个电视创意产业,还必须建立一套推动创新的机制。从Talpa的经验来看,正因为其创意流程是常态的、有效的,其策划会才能源源不断地供应新鲜创意。有了好创意,加上有效的执行,才能形成真正的产业,从而催生出更多的好创意。
说到创意执行,还得说说投入和风险。创新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、人力,承担巨大风险,而降低和规避风险同样需要完善的机制。一群人坐在一起侃出一个想法,形成文案,这只是创意的第一步。这个想法要经过反复推敲,到现实中做调研,将其合理化,并找到实施的方式,才能算完整的创意。这个过程的完成可能要经过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。接下来还得组织优秀的制作团队,投入合理的资金,将它制作成样品,拿到市场上检验,如果市场反映良好,这个创意才能批量制作成为商品。荷兰的《电视实验室》就是这样推出新节目的。而在国内电视界,常见的情形是:一个节目方案一旦被认可,很快就进入拍摄制作阶段,样片做出来以后,编委会和专家审看通过,很快就进入批量生产。一个新栏目,从创意到开播,总共两三个月,没有深入策划,缺乏充分调研,也没有经过市场检验,而且制作经费通常不能达到期望,如此草率鲁莽打折扣的创新,结果总是差强人意,难以后续。
在新媒体迅速生长的全新时代,电视的步履还是略显缓慢,电视屏幕也日益透出老相。在这一现实压力之下,欧美电视界不断寻求新的电视语言和节目形态,已然形成近20年来电视传媒艺术的变革潮流。我们可以把欧美的节目模式拿来模仿和复制,但要打造自己的原创品牌,更重要的是研究其背后的创新机制。中国电视要走出困境,只有靠创新。
链接
电视创意大国荷兰
约翰·德·摩尔的创新及其出现在荷兰也并非偶然。与他一起创办Endemol公司的祖普·凡·登·恩德擅长制作电视剧和肥皂剧。他在1990年制作的《好时光,坏时光》,开创了欧洲日播肥皂剧的先河,其中一名主演Reinout Oerlemans后来也致力于节目模式研发,创立了《你会成为明星》(So You Wannabe a Popstar)和《全民智商测试》(Test the Nation)等远销多国的节目模式。
荷兰电视节目在国际上赢得好的口碑,荷兰许多制作人也纷纷加入到电视节目模式的创意产业中来。《成交不成交》的主持人Beau van Erven Dorens就自创了一个名叫《手机》的节目,它获得2009年非虚构类节目艾美奖,有50多个国家购买其创意并制作了当地版本。荷兰KRO广播公司创意的《寻亲》(Spoorloos)也是一个畅销世界的节目品牌,目前已有十几个国家制作《寻亲》本地版,其中美国《寻亲》每制作一期,就要付给KRO公司6.5万欧元的版权费。
荷兰领土面积很小,却是电视节目生产大国,其规模和影响仅次于英国和美国。为什么这样小的一个国家能不断创出新节目模式并推销到全世界?节目模式营销代理商、荷兰Absolutely Independent公司总裁Patty Geneste解释:“荷兰拥有悠久的自由贸易历史,荷兰人天性里有热衷贸易的基因。我们四处闯荡,跟不同文化融合,这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,也赋予我们更多的勇气。在荷兰人眼里,没什么觉得奇怪的事情。”
的确,相比其他西方国家,荷兰人开放与宽容的尺度更大,各种另类想法和越轨行为,也在那里有了生存空间。2009年,荷兰公共广播协会开办了一档《电视实验室》栏目,专为新节目创意提供做样片和市场推广的机会。三年来,《电视实验室》推出了许多节目新模式,其中有些已被电视台买作固定栏目。
在《电视实验室》里,我们可以看出荷兰人在思想和文化上有多么大胆和前卫:在一个叫《棺材》的节目里,主持人开车拉着一副棺材,走访社会名人探讨死亡话题;还有一个名叫《出柜》的节目,让青少年中的同性恋向家人和朋友公开自己的性取向,这个节目很犯忌,不过还是有德国和比利时的电视台购买了这一创意。
(来源:北京日报 作者:傅琼)